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 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要闻动态

感受AI发展新脉动——南宁加快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2025-03-21 16:13     来源: 广西云-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丰林集团智能化主控室内,工作人员对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监控并操作。

技术人员在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算力机房里检查机器设备运转情况。

在南宁市民中心服务大厅,基于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本地化部署的DeepSeek大模型——“AI邕心答”智能助手正为企业提供竣工验收材料,将材料办理时长从1天压缩至10分钟;在南南铝业股份公司的生产厂房,智能化机械臂上下翻飞,1名技术人员通过智能系统,轻松操控60多台机械臂同时与300台先进设备协同作业,生产效率提升了200%……

今年一开年,“人工智能”成为了各地各领域关注的热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今年南宁市提出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作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南宁拥有全方位联通东盟的数字设施基础、丰富的东盟语料基础、高校在AI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基础。如何拥抱人工智能,将基础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连日来,记者深入走访南宁市产业园区、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探寻南宁以“人工智能+”为笔,勾勒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深刻实践。

赋能生产 加快融入数字产业生态

日前,记者走进南宁市丰林集团智能工厂,一套配备高清摄像头与红外激光扫描仪器的三维量方检测系统正高速运转:高清摄像下,红外激光网格扫过板材,生成车载原料三维模型,瞬间实现不规则木片体积自动计量,进而交由机械臂按A、B等级精准分拣;在成品仓库,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的AI视觉质检系统正以3秒/板的速度,精准识别出板材表面的胶斑、橡胶粒等缺陷,识别精度达98%……

“以前,我们一个工厂大概需要500名工作人员,通过AI技术赋能后,现在整个产线包括后勤人员,只需要不到100名人员。”丰林集团副董事长刘念介绍。该公司基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打造人造板行业首个“采—产—销”全链路数字化平台,通过采购订单智能寻源、生产订单精准排程、销售订单动态定价的三维模型,实现了从原木溯源到终端交付的产业链上下游数据互通与智能决策,极大提升了人造板行业链式信息化水平。

如今,贴着“丰林”认证标识的板材正上演一场跨国“双循环”——原料从马来西亚雨林跨越海峡输入,经工厂的“智能大脑”完成毫米级分拣后,加工制好的高精度成品又批量销往越南、新加坡等国,这套覆盖全链条数字化解决方案,已孵化推广至国内9家林木企业,助力行业生产提质增效。

作为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南宁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赛道上已跑出融合加速度。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建波介绍,该市正积极运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全力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确保完成试点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目前已有100多家试点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达二级以上,丰林木业“链式转型”入选2024年工信部数字化转型优秀典型案例。

通过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南宁市推动科技创新全面赋能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截至2024年底,南宁市累计有被认定为广西智能制造标杆企业6家、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58家、广西数字化车间示范企业55家。这些企业在生产制造、仓储管理、生产管理、研发设计等多个环节,已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人工智能与新型工业化的双向奔赴。

筑巢引凤 加快AI产业集聚发展

不久前,五象云谷AI智算产业园在五象新区开园,五象新区管委会与五象云谷有限公司现场签署五象云谷“万卡集群建设及产业AI私有模型研发”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规划建设中国—东盟万卡算力集群,将为中国区域乃至东盟行业客户提供AI算力租赁业务,加速AI大模型在农业、服装服饰、3C数码等多个领域的商业应用落地,促进AI产业形成集聚效应。

五象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五象云谷AI智算产业园是自治区、南宁市统筹推进通信枢纽、AI枢纽新质生产力的重大项目,园区重点围绕智算中心、算力、算法、数据四大核心要素,孵化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等。“五象云谷AI智算产业园将填补南宁在高算力集群基地领域的空白。”五象云谷有限公司总经理董维军介绍,该产业园是目前广西区域最大的算力基地,可以承载国内外主流的算力服务器集群,同时芯片、制造等产业也可以依托产业园开展研发、创新等业务。

据了解,今年南宁市“人工智能+”领域将结合产业链布局开展精准招商,通过强化上游算力基础,完善算力基础设施,定向引入大模型企业。同时,还将联合高校及科研机构搭建产学研平台,推动通用大模型与行业数据融合创新,深挖下游场景应用,从细分市场发力吸引区内外人工智能头部企业集聚成产业生态。

随着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简称南A中心)、五象云谷AI智算产业园等一系列园区基地相继落地,南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用好南宁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等重要平台和载体,加快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我们正在全力推进南A中心建设,梳理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并陆续开展接洽。”南宁市数据局局长孙椿睿表示,近期360、奇安信、中信数科、中文在线、泰国未来电子等国内外头部企业纷纷来邕对接落地事宜,在模型训练、数据标注、AI+教育、文旅等应用场景开发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智造”驱动 加快拓展东盟地区合作应用

当AI化身校园“智慧向导”,师生如何迈入“对话即服务”新时代?

在迈越科技展厅,记者现场体验了其自主研发的AI智能体应用平台。在输入“困难学生如何申请绿色通道”问题后,平台不仅告诉你具体的申请步骤,还能直接进入到申请界面,并进行自动填表申请,既简单又高效。

“这并非通用模型的简单调用,而是基于学校本地知识库和数据的专属定制。”迈越科技执行董事王宇飞指着后台数据流解释。目前,该平台已接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部湾大学、河池学院、贺州学院等10多所高校,下一步将构建起覆盖校园管理、教学评估、数据决策分析等教育教学全场景的AI赋能体系。

今年2月,迈越科技随广西代表团赴越南开展系列经贸活动,该公司与越南VIETNAM MADE贸易技术股份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王宇飞介绍:“我们希望通过AI技术,为东盟国家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数智化解决方案,推动中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与此同时,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南宁研究院院长孙希延也代表学校与越南、老挝多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将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开展科研、人才与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我们深刻感受到他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迫切需求和对中国技术的认可。”孙希延认为,在东盟国家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区,鼓励园区企业与老挝本土企业深度合作,有利于带动本土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构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推动双方产业发展。

南宁市市长侯刚接受采访时表示,正在推动设立的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有利于发挥南宁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优势,携手东盟国家推进人工智能包容普惠发展,特别是聚焦与东盟国家在经济贸易、工业制造、金融服务、智慧城市、智慧民生、AI模型训练及应用等领域合作,打造辐射东盟的人工智能创新资源集聚区、跨境数据服务中心和智能产业示范区。

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记者了解到,目前南宁市现有存续人工智能相关产业企业近千家,人工智能核心企业38家,在传感器、半导体存储等领域有一部分优势产品。通过实施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专项,大力引育芯片、语料、大模型、垂直应用等人工智能企业,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在东盟地区拓展,南宁正成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走向东盟国家的重要腹地。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沈 程 甘艳霞 文/图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