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 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要闻动态

激活“蓝色经济”澎湃动能

2025-03-10 10:04     来源: 广西云-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防城港码头一隅作业忙。

近年来,广西钢铁加快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图为广西钢铁智能制造中心。

图为防城港市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强调,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防城港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陆海统筹,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畅通国际边海通道,壮大沿边临港产业,深化向海开放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稳健的步伐。“2024年,防城港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8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连续两年领跑全区,29项指标排全区前列,其中7项指标增速排全区第一。”防城港市委书记黄江表示。

向海发展 构建面向东盟的边海国际大通道

2月25日,中国峒中—越南横模口岸旅检通道正式启用,为两国人员往来、旅游合作和经贸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这一通道的正式启用,标志着中越两国在深化互联互通、推动区域合作上迈出关键一步,这是防城区从地方层面服务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硬联通’、智慧口岸‘软联通’、人文交流‘心联通’,为中越建交75周年献礼。”防城区委常委、副区长邓珊珊说。

作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城市,防城港市近年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立足沿海沿边优势,统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全力构建边海国际大通道、通边达海交通网,打通向海发展的“任督二脉”,向海通道网络日益完备。

打造“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防城港市境内已建成通车钦东高速、钦防高速、合那高速、思防高速和吴上高速一期工程,今年底计划建成上峒高速公路,将实现全市国家一类口岸均通达。

加快建设“客货两畅”铁路网。防城港铁路网络深入港区、企业,具有较好的铁水、公铁多式联运体系。2023年全国首条直通中越边境城市的防东铁路建成通车,高速铁路通达东兴口岸;2024年南防铁路钦州至防城港段增建二线工程开工建设,铁路干线、支线、专用线实现直通码头、园区、口岸。

港口是连接陆海的枢纽,是牵引向海经济发展的龙头。该市拥有西部第一个亿吨大港——防城港,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59个,其中20万吨级泊位7个,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个港口通商通航,正全力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

“防城港是我国最大的硫磺中转、磷酸出口港以及铁矿石、煤炭、粮食、化肥等重要物资的中转基地,也是中国南方能源和原材料的转运中心,大宗商品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防城港市商务局局长经立介绍。

口岸是国家指定的对外来往的门户,是国际货物运输的枢纽。防城港市口岸开放持续扩大,合作发展提质增效。东兴口岸荣获全国首批“国际卫生陆港”称号。东兴口岸二桥获批五大海关指定监管场地,为全区获批种类最多。“2024年全市出入境人数突破850万人次,沿边口岸出入境人数排全国第一……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282.1亿元,增长28.6%,进出口规模排全区第二,其中进口规模、出口增速均排全区第一。”防城港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向海而兴 高质效建设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

近日,防城港港口生态铝产业链项目施工现场,大型塔吊高高矗立,吊臂吊运一捆捆钢筋送达指定位置,工人们穿梭于各施工区域,紧张有序地推进项目建设。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达200亿元,规划建设2条年产120万吨氧化铝生产线,并配套建设动力车间、赤泥堆场等,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

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是党中央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是推进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前沿窗口。防城港市把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充分发挥沿海沿边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加快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沿边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该市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求,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竞相发展,助力未来产业孕育孵化,加快构建具有防城港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发展根基。

“2024年,防城港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防城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黄如光说,去年以来,广钢3号高炉及3800mm宽厚板生产线、红沙核电4号机组等一批牵引性项目竣工投产,白龙核电一期、宏旺硅钢等重大项目建设高质高效推进,多个领域入选广西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几大支柱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壮大。

同时,该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防城港进境铜精矿“保税混矿”量值稳居全国第一,跻身全球最大的铜精矿混矿项目。去年,防城港市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和水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速排全区前列,规模以上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增长18.8%。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区是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近年来,防城港市稳妥推行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全市11个产业园区整合升级优化为5个,进一步激发产业园区发展活力。

“广西东兴产业园区着力构建‘区政合一+管运分离’管理模式、‘对内融合+对外开放’合作模式和‘投资贸易+人货往来’畅捷模式,形成了精简高效园区管理体制,获评‘亚太区新兴发展园区推荐奖’。”东兴试验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段远文说。

“防城港经开区着力构建‘区政合一’服务体系、创新‘聚链集群’构建机制、开辟‘数智赋能’升级模式,推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连续9年排全区第一、2024年综合发展考核评价排自治区级经开区第一。”港口区委书记、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朱靓表示。

“2024年,防城港市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8%、18.82%,园区经济运行实现稳进提质。”该市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许华樑说。

向海图强 扎实开展三个“突破年”行动

3月5日,上峒高速平从大桥段施工现场,十几台设备加快作业,工人们在桥墩上抓紧施工,稳步推进平从大桥建设。

上峒高速全长84.3公里,是《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18—2030年)》“1环12横13纵25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广西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海陆连接东盟通道具有重要意义。“项目于2022年开工,预计今年底建成通车。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08.2亿元,占概算总投资的81%。”上峒高速指挥部指挥长李亮勤介绍。

项目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也是稳预期、强信心、优质量、快发展的“主抓手”。

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是当前防城港市最为紧要的任务。该市以扎实开展招大引强突破年、重大项目突破年、改革攻坚突破年三个“突破年”行动为主抓手,加快构建具有防城港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向海图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三个“突破年”相辅相成,其中招大引强是源头活水、重大项目是重要支撑、改革攻坚是关键一招。今年1月6日,该市召开了三个“突破年”行动动员大会,明确了攻坚突破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紧扣强链补链延链招大引强,力争新引进项目投资总额700亿元以上。“防城港市组建‘1+5+6+3+N’组织架构,力求在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上努力实现新突破,提高招商质量和落地效率。”防城港市招大引强突破年行动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吴东章表示。

聚焦稳增长扩投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力争投资增速实现两位数增长。“防城港市成立8个重大项目推进工作专班,坚定不移抓项目、扩投资、稳增长,吹响重大项目建设‘冲锋号’,按下重大项目建设‘快进键’,掀起重大项目建设新高潮。”防城港市重大项目突破年行动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韩凯表示。

锚定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全面推进273项改革任务落实,争取在2025年取得明显成效。“防城港市健全完善高位推动机制、领导领衔推进机制、改革任务跟踪调度机制、督查督办机制等工作措施,形成专项小组主抓主攻、改革办协调服务、牵头部门主责实施、配合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切实解决好影响高质量发展、影响民生改善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突出问题,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防城港市改革攻坚突破年行动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市委政研室主任姚镇表示。

下一步,防城港市将牢固树立“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鲜明导向,突出重点,一项一项抓攻坚、一个一个求突破,逐步把宏伟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苑长军  通讯员 邹春华 邹华勇 文/图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