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式工厂内景。
新年初启,位于柳州市柳东新区的各整车厂里,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如火如荼。其中,上汽通用五菱的精益制造岛式工厂,年初刚刚获评工信部第一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广西首座“汽车制造超级工厂”。
这座工厂具体“牛”在哪?1月14日,记者走进这座工厂,在企业制造工程经理韦军的带领下,看到了机器人生产智能化新能源汽车的全过程。
走进岛式工厂,仿佛踏入未来世界。工业机器人三五成群围成一个个“岛”,挥舞着手臂;移动机器人穿梭在“岛”之间运送物料……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
“从内外饰、轮胎、电池等装配,到检测下线,现场共有150个工位、280多个机器人,每天能生产800多辆汽车。”韦军说。
记者看到,一辆半成品车架通过空中走廊进入岛式工厂后,“搭乘”一台移动机器人开始在岛之间“旅行”——在座椅岛,机器人灵巧地抓起座椅配件安装进去;来到轮胎岛,这辆半成品车又被装上轮胎……最终来到检测区,通过视觉技术等手段层层检测后,一辆崭新的智能化新能源汽车便诞生了。
记者不禁感叹,在这里,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具象化了。那又是什么在驱动这里的新质生产力?“是一串串‘生命代码’。”韦军回答。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向着深水区探索,从数量的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我们月月上新车,要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还要响应全球市场,岛式工厂相比传统流水线生产模式,更切合市场新需求。”韦军介绍,每辆汽车的订单都会转化为一串专属的“生命代码”,大数据中心通过云端调度将指令发送给各个工位,机器人便动起来了。
这时,韦军指着一个个工位上的摄像头说:“它们全流程直播了每一辆汽车的诞生。”
“说起来简单,其实背后应用了非常多的前沿技术,包括人工智能、5G、数字孪生、智能感知、人机协作等。”韦军说,厂里的机器人相比普通工人,可谓是“超级工匠”。
移动机器人不仅可以根据指令实时运输不同的物料,遇到人时,还会礼貌地让行。
工业机器人的操作则更加精准。“以车窗玻璃装配为例,相比人工安装,精度误差从0.5毫米降低到0.1毫米。”韦军说。
去年,上汽通用五菱生产新能源汽车超8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量首次超过燃油汽车。与此同时,全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也突破了250万辆。目前,岛式工厂生产的车型不仅外观时尚精致,还具备自动驾驶等行业前沿技术,产品远销东南亚、南美、中亚等地。(全媒体记者 荣瑶)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