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 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要闻动态

解放思想 创新求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防城港篇章

2024-12-31 09:57     来源: 广西云-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东兴口岸(二桥)进出口贸易繁忙。图为一辆辆货车从越南芒街一侧驶向中国东兴口岸。

防城港市环境优美、风光旖旎,是一座“城在海中、海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全海景生态海湾城市。

防城港全港综合通过能力近2亿吨。

吴上高速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2024中国—东盟马拉松在防城港市开赛,2万多名选手同场竞技。

广西华昇工作人员装运氧化铝产品。

防城港市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

2024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揭幕战在防城港市开赛。

防东铁路上,一列动车疾驶过防城港跨海大桥。

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加快建设。图为试验区一隅。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5周年。

今年以来,防城港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聚焦自治区经济“1+4”重点工作部署和建设“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重大任务,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的发展定位,深入实施招商引资突破年、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和促进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2+1”工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水平建设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争当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先行军、排头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防城港篇章。

今年前三季度,防城港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高速、稳健、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该市地区生产总值达811.15亿元,同比增长7.0%,增速位居全区第一。

争当打造便利地先行军

近年来,防城港市立足沿海沿边区位优势和开放条件,抢抓新发展机遇,大力推动互联互通、贸易结算、投资合作、技术交流、人员往来“五个更加便利”,在构建高效互联互通和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合作上展现更大作为,努力争当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先行军、排头兵。

推动互联互通更加便利。防城港市立足区位优势,构建通边达海交通网,互联互通更加便利,推动向海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加快打造“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防城港市境内已建成通车G7511钦东高速、S7512钦防高速、S60合那高速、思防高速和吴上高速一期工程,明年计划建成上思至峒中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客货两畅”铁路网。防城港铁路网络深入港区、企业,具有较好的铁水、公铁多式联运体系。2023年建成通车全国首条直通中越边境城市的防东铁路,高速铁路通达东兴口岸。今年开工建设南防铁路钦州至防城港段增建二线工程,铁路干线、支线、专用线实现直通码头、园区、口岸。全力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已建成并投产的生产性泊位14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7个(20万吨级泊位5个、15万吨级泊位4个)。全港综合通过能力近2亿吨。今年1—11月,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686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92.9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

推动贸易结算更加便利。防城港市持续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体系提质扩面,强化跨境金融合作,加快航运贸易金融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构建大宗商品跨境金融服务生态,服务企业跨境结算。自获批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以来,防城港市业务规模每年达23亿美元,连续三年位列全区各设区市第一名,占全市跨境收支的三成。构建航运贸易金融服务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防城港市高效落地广西首笔“港航融”平台仓单融资业务,帮助企业将融资成本从9%降至5.5%,预计每年为企业节约代理开证和融资成本700万元。打造北部湾(防城港)航运贸易金融服务平台,已入驻企业达1163家,上线金融产品134个,累计解决融资需求1454.96亿元。聚焦数字人民币试点,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制定了《防城港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功打造14类“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打通边境小额贸易结算等“四个全国首创”应用场景,打通缴税等五个“广西首创”应用场景,逐步构建起数字人民币生态圈。

推动技术交流更加便利。搭建国际性科技交流平台。广西海世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文莱创建了海世通渔业(文莱)有限公司,是广西—文莱经济走廊框架下落地的首个合作项目。防城港市首家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中越(东兴)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在东兴市揭牌成立,共同搭建了一个为中越技术人才交流、项目落地和技术合作提供服务的创新创业平台。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2023年以来签约了中国—东盟(东兴)中药材贸易加工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产业园等项目。加强跨境医疗技术合作。自治区人民医院防城港医院建成投入运营,充分利用“1369生命直通车”等沿边国际协作机制,建立防城港内部关于外籍患者转诊和管理模式,加快形成辐射北部湾乃至东盟地区医疗服务水平新“高地”。“1369生命直通车”开通以来,东兴市人民医院已成功接诊救治外籍危重病患共600多例。

推动人员往来更加便利。防城港市优化签证措施、提升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大力提升人员往来便利化水平,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注入强劲动力。通关便利,中越口岸旅客流量全国第一。今年以来,东兴口岸出入境人数超800万人次。东兴口岸已成为中越边境出入境旅客流量最大的口岸。签证便利,外国人停居留证件签发量全区第一。近年来,防城港市全面落实便利外籍人员来华5项措施,促进中外人员往来,深化对外交流合作。今年以来,全市共签发外国人停居留证件7109人次,同比上升31.48%,签发量位居全区第一。外籍船员证件签发量全区第一。今年以来,该市共为来自28个国家的1171名外籍船员办理停留证件,占全区总量的65%,同比上升77.96%,证件签发量位居全区第一。

深入实施“2+1”工程

今年以来,防城港市深入实施招商引资突破年、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和促进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2+1”工程,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全市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增长态势。

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有效。高位推动、全盘谋划,打造招商引资新格局。成立“2+1”工程总指挥部,由四家班子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长,由防城港市四家班子领导领衔任班长、副班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市委常委会每月听取厅级领导汇报,高位推动“2+1”工程。在全区首创“驻点招商+产业定向招商”新模式,成立市政府驻点招商中心、5个驻点招商联络处和8个定向招商专班,形成全市各职能部门有效互动、市级与县(市、区)资源共享的招商体系。强化招商引资前中后端无缝衔接,为投资者提供从对接洽谈、签约落地到竣工投产全生命周期服务。前端招商依托“驻点招商+产业定向招商”机制,派驻人员到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产业转移输出地一线招商。中端研判严把招商准入关和前后端顺利衔接。后端服务做好研判后的审批服务和要素保障。聚焦绿色临港大工业招商引资。紧紧围绕钢铁、有色金属等支柱产业,绘制钢铜铝产业链全景图,坚定不移抓产业链招商,主动联合链主企业以商招商、精准延链、补链、强链,形成更有竞争力的绿色临港产业集群。据统计,2024年1—11月,全市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总投资额532.15亿元,项目投资完成额208.14亿元,新引进强优企业18家。

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创新推出谋划一批、洽谈一批、签约一批、落地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的“七个一批”项目建设管理模式,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一批重点延链补链强链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宏旺高性能硅钢项目(一期)、海上风电示范项目A场址工程等实现开工;广西神龙涂镀板带生产基地、江苏国强新能源及安全装备制造等项目投产;白龙核电站全面启动建设,防城港核电二期建成投产发电。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良好,工业投资高位运行。今年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7.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7.3%。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防城港市优化营商环境规定》正式实施,成为全区首批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探索“税收+数字人民币”服务新模式,推动广西首笔数字人民币缴税业务成功落地;创新办理广西首宗海域使用权“分层设权”登记,提高海域资源利用率;创设广西首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题银行”服务点,优化“政银企”合作;推行“政银联销”服务模式,率先在全区实现企业“证”“照”“章”“银”联销。防城港市民中心投入运营,所有政务服务窗口集中入驻。截至目前,防城港市在业经营主体12.65万户,较2023年底增长5.14%;新登记经营主体1.28万户,同比增长15.8%。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以工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支撑。近年来,防城港市紧紧抓住工业发展这个“牛鼻子”,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构建以绿色制造业为基础、现代物流业为依托、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夯实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发展根基。

如今,防城港市工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以钢铁、有色金属、绿色新材料、粮油食品加工等4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临港工业体系,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临港工业体系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统计,2023年,防城港市是全区第4个规上工业产值超2000亿元的设区市。今年1—11月,全市工业生产稳中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

优化服务,千亿级钢铁产业集聚成势。防城港市聚焦打造千亿级钢铁产业集群,通过构建“技术改造—链条延伸—节能降耗—开放合作”四位一体的钢铁产业全流程服务发展模式,引领钢铁龙头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全力推动钢铁产业提质增效,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钢铁行业产值超千亿元,成为广西第二个拥有单个千亿级产业的设区市。2023年防城港市钢材产量位居广西第一,占全区产量将近一半。今年1—11月,全市钢材产量保持稳中向好态势,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9.7%。广西盛隆连续14年位居广西民企百强榜首。2023年营业收入1042.99亿元,为广西首家营业收入超过千亿级的民营企业。绿色转型迈出新步伐。盛隆公司成为西南地区第一家实现烧结、球团全量烟气活性焦脱硫脱硝和第一家实现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并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全球首台高效超临界煤气发电机组在盛隆公司正式并网发电。

补链强链,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发展。创新招商引资,补齐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链条短板。继续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城市群,创新开展“链长+链主”链式招商、基金招商、中介招商等模式,产业链精准招商成效明显。2023年以来,该市招商引资有色金属产业新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额376.62亿元,已开工项目4个,总投资额280.5亿元,占比74.48%。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铜产业方面,推动广西金川做大产能,谋划再招引一家电解铜头部企业,加快现有铜材加工项目建设,推动铜材加工集聚发展。铝产业方面,加快广西华昇二期、广西防城港港口生态铝产业链项目等现有氧化铝项目建设,进一步延伸下游精深加工,谋划引进再生铝和各类铝材加工项目。

提质扩量,绿色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近年来,防城港市绿色新材料产业向“新”而行,聚“材”兴业,发展态势强劲。推动绿色新材料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在绿色新材料产业方面,打造西南地区知名绿色新材料生产基地,全力推动广西长科新材料、太洋科技等企业(项目)相继落户,已初步形成涵盖化工新材料、稀有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建材新材料等在内的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现有绿色新材料规上工业企业共45家,重点企业主要有广西长科、广西川金诺化工有限公司等。推动川金诺新能源电池材料、创宇耐火材料等一批新材料项目早日投产落地。广西汇金锂电池新材料项目(一期)、华隆功能环保耐火新型材料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已投产;防城港创宇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新技术耐火材料生产项目、广西川金诺5万吨磷酸铁正极材料前驱体等一批项目已开工建设。

高水平建设医学试验区

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亲自部署的重大决策,是党中央赋予广西和防城港市的重大政治任务。建立五年来,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关心支持下,防城港市坚决履行政治使命、扛起政治责任、强化政治担当,奋力推进国际医学创新合作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助力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凝聚起上下贯通的推进合力。五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始终高度重视医学试验区建设,给予大力支持。防城港市历届党委、政府克服三年新冠疫情影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举全市之力推进医学试验区建设。国务院明确了医学试验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国家部委多次实地调研指导,联合出台“国15条”支持政策。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高水平建设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自治区政府出台医学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医学试验区调研指导,多次率队拜访国家有关部委争取支持,自治区层面成立医学试验区建设指挥部,统筹推进医学试验区建设。防城港市成立医学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医学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和发展专班,整合医学试验区和防城港高新区资源,聚焦医学、医疗、医药三大领域,全力加快医学试验区建设。社会各界热情参与建设,众多院士、医学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出谋划策,行业商会协会推动优质项目引进落户。

积累了先行先试的有益经验。持续用好用活各项先行先试政策,创新第二类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模式,“两品一械”实现在园区内快速审评,首次注册技术审评工作时限缩减一半。国内第一家由国家、自治区、设区市三级共建的创新平台——国家级食品安全与营养创新平台一期投入运营。广西首家国家级生物医药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医学试验区诞生,医学试验区首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广西生物活性分子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投入使用,首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蛇资源抗肿瘤药用研发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建设。防城港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挂牌成立,正在申建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通专利申请绿色通道,大幅缩短专利审查周期。出台创新创业人才、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银龄人才招引政策,推进园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总规模达25亿元的科技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将在试验区设立。获批建设中国—越南中医药(京族)医药海外中心,并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零的突破。

构建起国际医学合作的崭新渠道。先后成功举办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中国—东盟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合作论坛、中国—东盟药品合作发展高峰论坛等国际性论坛10次,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等34个国家300多位部级官员以及多名院士专家、企业代表参与,发布《防城港宣言》等重要文件,先后共有87批330人次赴28个国家开展交流合作,与越南广宁省、泰国黎逸市和俄罗斯茹科夫斯基等城市达成诸多务实合作成果,凝聚推进国际医学创新合作的“上合力量”和“东盟力量”。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自治区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布局建设防城港地中海贫血国际学术研究和综合防治体系研究基地、防城港国际(东盟)传统医学合作中心等,参与共建的中—印尼药用植物保护研究创新基地纳入国家“一带一路”相关谅解备忘录。

风劲扬帆正当时,船到中游更奋楫。防城港市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咬住目标不动摇,狠抓落实不松劲,以“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乘势而上、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奋力建设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以实干实绩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苑长军 邓祈燕 本版图片由防城港市委宣传部提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W020241231358647569265_ORIGI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