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通用五菱精益智造工厂生产线。覃科/摄
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的一家光伏玻璃生产企业,机器人在生产线上进行自动化作业。林启波/摄
3月12日,一艘总长109米的广西在建最大滚装船在中国船舶集团广西公司钦州基地顺利下水。 王平/摄
由桂林蓝宇航空轮胎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中国首条民用航空子午线轮胎装配空客A320飞机,在桂林两江机场试飞成功。何平江/摄
高质量发展,根基在实体,支撑在产业。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强产业的文章,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优势产业,集中优势资源,打造若干体现广西特色和优势、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带动力的支柱产业。
牢记殷殷嘱托,把握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今年,我区吹响了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的号角,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做好“原字号”“老字号”“新字号”“外字号”四篇强产业大文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新动能新优势壮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推动力、支撑力。
向“新”而进
初冬时节,柳州北部生态新区内,优必选机器人超级智慧工厂项目建设如火推进。
未来,这里将崛起涵盖机器人研发、制造、示范场景开发的新兴产业。
“作为柳州培育壮大‘新字号’产业的主阵地,目前新区拥有15家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企业,填补了广西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空白。”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德霞介绍。
20多公里外,在东风柳汽的生产线上,人形机器人大显身手。
今年5月,优必选与东风柳汽等企业达成合作,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柳州汽车工业场景规模化应用。
“柳州作为中国的汽车工业重镇,为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加速落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产业生态。”优必选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熊友军说。
机器人生产,生产机器人。传统产业的焕新与智能产业的培育,相辅相成,相互成就。
这,正是广西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印证和缩影。
新质生产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核,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承载体。
2024年,广西启动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着力布局新产业新赛道,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
“新”,来自于传统产业的动能转换——
柳工挖掘机智慧工厂内,600多台数控设备“火力全开”,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已超过60%;
在玉柴集团,科技创新开辟出新领域、新优势,51款高效、低碳、智能动力产品相继推出,实现国内外市场双丰收;
在柳钢集团,厚度0.15毫米的极薄冷轧带钢刷新了广西冷轧带钢的最薄轧制纪录,也是广西钢铁行业首次实现该规格产品的突破;
在全区各地,近4000家企业完成智改数转线上诊断,机械、汽车、建材等“老字号”产业在腾“云”驾“数”中焕发活力。
“新”,来自于新兴产业的加速崛起——
今年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快速壮大。
1—9月,新产业、新产品对前三季度产值增长贡献率超50%。汽车用锂离子电池、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1.5倍、1.3倍、1.2倍。
“新”,来自于未来产业的从无到有——
千米以下的八桂天空,低空经济蓄势起飞。今年9月,中国—东盟(玉林)低空经济产业园示范园开园,首台无人机产品组装下线。目前,广西低空经济产业链初步成型,涵盖研发、制造、运营等多个环节,链上企业约120家,广西正抢抓风口竞逐万亿产业新赛道。
向新而行,向上突破。广西产业经济呈现稳有基础、进有动能、优有韧性的良好发展态势。
集“链”聚势
12月5日,记者走进广西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一期项目生产线正开足马力。每天约有10万块新能源锂电池从这里下线,源源不断销往国内外市场。
3年前,多氟多走进广西,成立宁福新能源公司,把新能源锂电池主要生产基地搬到了南宁。
3年后,在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上,多氟多再次落子南宁——将总投资20.8亿元的5GWh钠电池和正负极材料项目落户南宁伶俐工业园区。
“持续在南宁增资的原因,除了良好的营商环境,还有当地不断完善的新能源产业链和供应链。”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云峰表示。
当前,比亚迪、多氟多等一批“链主”企业强势落子,带动了南宁市新能源产业“延链开花”。在新能源产业的“磁吸”效应下,一批电池铝箔等配套项目纷至沓来,铝精深加工与新能源产业生态相互融合,实现共赢发展。
链链相扣,方能链链生金。
“今年,我区编制和深化产业布局全景图,明确19条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王永超表示,广西正以企业、项目、链条、集群为发力点,推进强企补链扩群,打造若干体现广西特色和优势、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带动力的支柱产业,加快培育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先进制造业集群。
一场盛会,成为观察广西产业发展新路径、新理念的窗口。
在今年6月举行的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上,广西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举办了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轻工纺织四场专题对接,梳理出重点招商环节270余项,精准发力、以链招商。
产业转移发展对接,不只是空间的转换,更是产业格局的重塑。活动中,广西签约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项目235项、总投资2500亿元,进一步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一“大”一“小”,正成为产业链供应链上“顶天立地”的重要力量 。
今年8月,我区公布了第二批链主型龙头企业名单,广西14个设区市共40家企业上榜。至此,我区链主型龙头企业已达70家,将担负产业生态集聚者的重任,带动形成区域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一批“小巨人”企业拔节生长,在细分领域开枝散叶。截至目前,我区共获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60家,带动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490家。
化点为珠,串珠成链,聚链成群。目前,我区正加大力度培育首批12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一个个蓄能聚势的产业集群正在八桂大地崛起:
桂中腹地来宾市紧紧围绕“一根甘蔗吃干榨尽”建链延链强链补链,实现一根甘蔗撑起一个百亿元产业;
工业重镇柳州,借助“一二五”工程和“龙行工程”两大标志工程,加快形成产业链龙头带动和关键核心零部件配套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
北部湾畔,华谊、中伟、恒逸、桐昆等百亿级重大石化项目纷纷落户钦州港,千亿级石化产业集群正强势而起……
以“质”突破
今年11月,全国产民航子午线轮胎首次装配空客A320飞机,并在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完成试飞,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高端航空材料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重大突破。
实现这一突破的,是桂林蓝宇航空轮胎发展有限公司。
“科技创新的力量,给了国产民航轮胎翱翔蓝天的底气。”该公司总工程师高香丽表示。
目前,桂林蓝宇已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和国内知名高校自主设计研发了我国首个复杂工况航空轮胎起降测试平台、建成了我国首条规模化民航轮胎生产线,大幅度提升了中国民用航空轮胎的设计、研发和生产能力。
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是根本动力。
今年以来,我区持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出台《广西教育科技人才支撑现代化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尖锋”行动跑出加速度。打好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等7大领域累计组织实施重大项目220项,自治区本级财政资助经费15.47亿元,预计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90亿元,一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标志性成果闪亮登场。平陆运河通过突破省水船闸关键核心技术,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头最高、阀门启闭速度最快的内河省水船闸,可以节约用水量60%。上汽通用五菱自主创新推出总装“岛式”工厂,工厂效率提升40%,制造周期缩短30%,自主研发的混动发动机节能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科技成果转化按下快进键。组织实施2024年广西产学研合作大行动,发布区内外科技成果3100余项,区内技术需求1100余项,推动产学研合作意向合同269项。156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得2023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其中实现产业化成果占53.8%,近三年实现销售收入3318亿元。
根据今年9月公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4》,我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51.79%,比上年增加2.5个百分点,跃居全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第二梯队。
自治区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我区将启动实施新一轮科技“尖锋”行动,编制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一批产业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好、显示度高的科研攻关项目,以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推动场景资源开放、提升场景创新能力,以应用场景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骆万丽 李新雄)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