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 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要闻动态

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园”来这么劲!

2024-12-03 09:33     来源: 当代广西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

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园区以集聚的资源优势和显著的龙头效应,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战场”、创新发展的“策源地”、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当前,广西正着力推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其中,“一园”即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承担着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构建安全稳定的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任务。

时间回拨至2023年5月——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获批。以“区位+政策”叠加优势为牵引,以精准招商和赋能增效为策略,广西按下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快进键,打开了跨区域跨境产业发展的新天地,一批重大企业项目落地投产,海内外订单纷至杳来,产业集群以破竹之势拔节生长。据统计,建设一年多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已累计承接跨区域跨境产业链项目总投资超900亿元,一方热土,集聚巨大能量。

中伟新材料钦州产业基地是广西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的核心项目,位于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钦州港片区管委会 供图
为何瞄准“一园”建设?

乘势而上,聚势而强。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加速建设背后,有以下几个“园”动力——

聚区位质变之势。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深度调整。作为面向东盟的前沿窗口,新发展形势下,广西如何发挥区位优势,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的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正是“关键落子”。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为关键载体,承接东部地区跨境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拓展与东盟供应链产业链合作,打造优势互补的新产业链,有利于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水平,维护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提升区域生产力、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内外循环的韧性,对巩固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聚能级跃升之势。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既是国家赋予广西的重大使命任务,也是广西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新动能的重要抓手。沿边临港产业园战略优势更加突出、开放优势更加突显、政策优势更加优渥。例如,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为载体,构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协作链,有助于发挥广西与东盟陆海相连的优势,释放衔接“两大市场”的区位便利,促进内外两大循环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市场化配置,“双向链接”优势叠加效应进一步凸显。

聚产业提能之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善于抓最具特色的产业、最具活力的企业,以特色产业培育优质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提升。”当前,广西重点产业多属于传统产业,一定程度存在着优势不明显、产业链条没有形成闭环、产品附加值低、转型升级慢等问题。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为载体,聚焦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协调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资源,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变“点式扩张”为“链式发展”,有利于形成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产能优势,进一步放大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助力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以太阳纸业等为龙头的高端纸业产业集群正在崛起。周芳如 摄

“一园”发展,力在何处?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我区有效发挥改革突破和先导作用,破除园区发展体制机制藩篱,强化园区规划建设和产业引导,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承载力,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面推进园区改革。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是国家重点支持我区建设的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开放高地,也是我区产业园区改革的领头羊,其改革发展对于推动全区园区改革发展、集聚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新一轮全区机构改革过程中,自治区党委、政府整体性重塑管理组织架构,设立自治区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扎实开展深化产业园区改革发展行动。今年以来,我区陆续出台《广西产业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飞地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广西产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方案,大力引进培育新能源及储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以及东部地区转移的重点制造业,重点支持产业链关键企业、链主企业,探索多式多样的产业园区共建共赢新模式,引导市场化力量共建共享园区,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并推出行政审批简化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项目落地,推动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广西加快打造“营商广西·桂在便利”服务品牌,制定《广西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自治区部门职责清单》,推进投资项目建设联动督导服务机制综合改革,建设以问题为导向的政企沟通机制建设。2023年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广西是营商环境进步明显的五个省份之一。今年以来,广西把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广西优化营商环境的示范和样板,加快推动“6个便利化”落地园区。例如,东兴产业园区整合东兴试验区综合服务中心和东兴市政务服务中心职能,优化商事登记审批流程,实现审核时长平均压缩80%以上,入园企业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

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广西充分挖掘“沿边临港”这一重要优势,不断强化重大战略对接,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实现产业新布局。连续两年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举办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集聚了一批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项目。2024年活动的签约会上,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城市共承接合作项目172个、总投资2193亿元,约占总签约项目投资额六成。主动对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设立广西(上海)产业合作中心、广西(深圳)产业合作中心,打造人才引育和产业发展双向赋能的新型载体,开展科技创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产业投资、区域合作等业务。启动仪式现场签约首批合作项目58个,总签约金额160多亿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医药健康、数字经济、金融投资等领域,为合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凭祥产业园区大力引进木业龙头企业。记者 谢羲薇 摄

如何发挥“一园”领跑作用?

敢为人先方显本色。今年前三季度,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工业投资增长35%,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3%。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聚链成群。进入四季度以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持续将抓好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作为打好第四季度攻坚战的基础。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享受多重叠加的国家先行先试政策支持,必须坚持勇担使命,争当国家战略的“追风者”、高质量发展“领跑者”。

向改革更深处发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部署。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是园区做大做强的内在保障,也是园区集聚产业资源、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支撑。要以理顺园区权责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园区运营质效,结合地方实情和产业发展阶段,借鉴苏州工业园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经验,探索实行“管委会+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建立精简、统一、高效能的政府管理新模式,整合归并政府职能相近的部门合署办公,减少管理层次。发挥国有资本“开路先锋”作用,依托国有企业对园区进行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同时,要加快推动产业园区从静态管理到动态激励,创新薪酬分配机制,将薪酬总额与经济发展、税收增长、辐射带动作用等挂钩,按照“岗位管理、以岗定薪、优绩优酬”的原则,对岗位管理的各类人员制定实施办法,绩效工资总额每年核定、浮动管理。

向开放更宽处拓展。招商引资是稳增长、优结构、促转型的有效抓手,也是实现开放发展的重要支撑。既要树立好目标,编制好“补链”“延链”“强链”图谱,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引什么,主动出击、精准招商。也要持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转变招商引资思维,加快提升专业化、市场化招商能力,引入新的招商模式,注重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资本招商、场景招商、联合申报项目招商、大数据招商、市场化招商。支持与东部重点产业园区建立合作对接机制,借鉴昆明市经验,协商确定税收收入参考分享比例和年限,明确主要经济数据在协作地和承载地之间核算机制,最大程度凝聚跨区域协作合力。积极引导和支持国有企业参与股权招商,设立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按照“同股同权、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选取优质项目投资,推动招商项目快速落地。

向环境更优处迈进。“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要聚焦产业发展,大力开展“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围绕拿地成本、用工成本、融资成本、成果转化成本、数字化转型升级成本等企业关切,拿出一揽子政策“组合拳”,力争在资源要素普遍偏紧的约束下,形成综合成本优势。要依托全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推动设置“产业园区服务专线”,专题搜集研究产业园区问题,填补政策“缝隙”,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打造“最优质”的企业生长土壤和“最舒心”的环境,推动从“营商”到“赢商”的转变,建成产业转移合作的价值洼地。

(作者 广西宏观经济研究院 陈斌)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W020241203345109889238_ORIGI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