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 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要闻动态

40年,北海产业园区破茧成蝶展翅飞

2024-11-11 09:42     来源: 北海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1984年,北海市被列为全国首批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城市。40年砥砺奋进,40年匠心筑梦。在珠城大地,一个个产业园区从“探路先锋”到“核心引擎”的变革正悄然上演。

园区优化强承载、产业集群提能级、科技创新促转化、营商环境向优行……一个园区催生一条产业链,一批园区繁荣一座城市。进一步对外开放40年来,产业园区作为北海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主战场,不仅承载着区域经济提质升级的历史使命,更以破茧成蝶之姿,绘制出一幅幅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

近年来,北海市不断推动产业园区提质升级,以特色产业园区为关键抓手,围绕“6+2”现代产业体系布局,出台各类政策文件,通过精准布局产业结构、全面升级基础设施、深化科技创新驱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园区经济逐高向新,逐步实现从传统工业园区向现代化园区的华丽转身,以高品质园区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从“白手起家”到“蓬勃发展”

产业园区乘风起势

“1984年,北海被列为全国首批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乘着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春风,北海迎来了产业园区开发与发展的大好机遇。经过40年的不懈奋斗,实现产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华丽蜕变。”北海市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主任曾世富介绍道。目前,北海市拥有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北海经开区”)、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北海高新区”)、北海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北海综保区”)等3个国家级产业园区,铁山港(临海)工业区、铁山东港产业园(含合浦工业园)等2个自治区级产业园区,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为广西唯一的海洋专业产业园。

北海国家高新区高端服务业聚集区。  李君光 摄

回首来时路,北海曾因“工业短板”的困扰,发展始终徘徊不前。园区兴则经济兴。2001年,承载着无数希望与梦想的北海第一个工业园区——广西北海工业园区(现为北海经开区)应运而生,从此拉开了北海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序幕,以“一子落”推动经济“全盘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海产业园区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园区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摇篮。2012年,全市产业园区规上工业产值为788.82亿元,全市产业园区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例71.91%。

然而,园区建设之初,在很长的时间里,北海的产业园区未能形成自身发展特色和独特竞争优势,集聚效应并不明显,面临着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集聚度不高、招商吸引力不足、开放程度较低等问题。产业园区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提质升级势在必行。

近年来,北海牢固树立“大园区”观,“一盘棋”统筹,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创新联动,全力抢抓产业发展新机遇,因地制宜探索产业园区建设模式,推进“三个强化(强化规划布局、强化夯实基建、强化产业协同)”集成改革,加快打造一批定位精准、运营高效、功能复合、支撑有力的产业园区。

——坚持规划先行,以高水平规划引领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与东盟国家产业合作发展的重大部署,整合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延伸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政策红利。高标准开展《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北海片区总体规划及启动区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进产城融合。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公共服务水平。开展园区基础设施项目补短板行动,大力推进园区标准厂房、内部道路、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推进在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53个、计划总投资338.99亿元,拟建成标准厂房176.7万平方米、内部路网195.8公里,目前园区供水能力达到75.14万立方米每天,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9.51万立方米每天。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打造园区建设新模式。引入广西交投物流集团等国有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涉及项目19个,总投资28.55亿元,加大低效用地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优化口岸通关流程,健全物流运输服务体系,打造广西高质量实施RCEP示范项目集聚区(跨境供应链)。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时指出,要打造好向海经济。北海产业园区随着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的不断壮大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18年,铁山港(临海)工业区规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成为千亿级产业园区;北海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北海综合保税区。2021年,北海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北海市招商引资的重要承载地。(资料图)李君光 摄

2023年,国家出台专门政策支持北海等市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自治区党委、政府支持北海产业园区整合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北海片区),全面推动北海产业园区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园区发展提档升级。产业园区规上工业产值从2012年的788.82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2315.17亿元,平均增速10.28%。产业园区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例由2012年的71.91%提升至2023年的91.54%。北海以最小的面积,创造了排广西第2位的工业增加值、排广西第3位的工业总产值,对广西工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15.7%。

从“一枝独秀”到“多点开花”

产业集群加速聚集

一幢幢崭新的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高标准厂房拔地而起,一批批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家家优质企业生产正酣,园区内道路四通八达、秩序井然……如今,北海6个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园区正加速成型,高质量发展呈现“多点开花”之势。

精心筑“巢”,引“凤”来栖。近年来,北海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势如破竹,投用了一批厂房、落地了一批项目、创新了一批机制,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北海片区约253.48平方公里的产业空间正在加快建设,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大大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加速集聚。

铁山东港产业园把“小砂粒”变为优势产业并实现集聚式发展,吸引了新福兴、长利、德金等多家知名光伏企业落户,全力构建从石英砂光伏玻璃、光伏组件到光伏发电的光伏全产业链,千亿元光伏材料产业集群初具雏形。目前,已建成投产光伏玻璃生产线6条,产能全区第一、全国第三,2023年光伏产业规模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10亿元。

铁山东港产业园长利广西硅科技产业园项目。(资料图)李君光 摄

铁山港(临海)工业区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构建了以绿色化工、金属新材料、高端纸业、硅基新材料、新能源等五大产业为主导,生态铝、海工装备产业齐头并进的“5+2”临港产业集群,成功打造千亿级园区。2023年,五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1641.4亿元、同比增长7.9%,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94.9%,总量稳居全市第一。

铁山港(临海)工业区。李君光 摄

北海经开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业、现代信息服务业双轮驱动,水产食品、机械制造、新能源材料“多点发力”的产业格局,引进联合飞机无人机生产线项目,培育低空经济产业,填补北海低空经济产业的空白。2023年,北海经开区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北海综保区形成了电子信息、维修再制造、体育运动器材、粮食加工、智能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集群,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北海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全球入境维修/再制造示范区,是继上海、深圳之后的第三个国家入境维修再制造示范区,获广西加工贸易产业发展重点园区、自治区级绿色园区等称号,是广西首批CEPA先行先试示范基地、广西最早获批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北海综保区。李君光 摄

北海高新区布局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力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赛道,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北海高新区(含政策辐射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03.57亿元,同比增长2.2%。

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引进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等10多家科研机构和创新项目,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海洋智能制造、海洋环保新材料、海洋高端服务、海洋休闲服务五大海洋特色产业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廖庆强 摄

目前,北海已培育出国家级园区3个、千亿级园区1个,全市产业园区现已形成绿色化工、光伏材料、电子信息、高端造纸、新材料、能源等六大主导产业和海工装备制造、生态铝两个新产业,优势产业集聚成效明显。2024年1至8月,六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511.0亿元,同比增速4.7%,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87.1%。

从“引凤来栖”到“双向奔赴”

营商环境向优而行

“休闲食品生产及数字经济项目自今年4月投产以来,产销顺畅,当月产值就已经突破1800万元。”劲仔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劲仔食品”)工程部总监朱磊介绍,休闲食品生产及数字经济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2亿元。

谈及落户北海的原因,朱磊表示,北海区位优势明显,渔业资源丰富,对于劲仔食品布局东盟等海外市场及拓展鱼制品等核心品类优势明显,加之北海优良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大力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2023年9月签约,同年10月进场动工,今年4月投产,整体建设用时仅半年,项目建设投产均远超预期。此外,休闲食品生产及数字经济项目投产之际,项目二期休闲食品智慧产业园项目也在今年3月接续上马,目前相关手续已办理完成,预计明年投产。

“项目从立项开工到投产运营,得到市政府、园区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项目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服务,及时解决了企业困难,高效优质的服务体系让企业在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真诚和用心。”朱磊表示,北海良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坚定了劲仔食品扎根北海的信心和决心,届时,将在北海这片热土打造休闲食品行业的新标杆,为北海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据了解,劲仔集团休闲食品智慧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8亿元,主要生产休闲鱼制品、禽类蛋制品、休闲素食等休闲产品,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可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带动北海休闲食品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在以“营商”促“赢商”的一场场大考中,这份顶格推动、上下齐心的“北海诚意”始终贯穿产业园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全过程,政企“双向奔赴”的故事在珠城大地不断续写。

太阳纸业正在扩大投资建设三期项目,规划建设成60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同时推进产业链招商,全力招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46家;新宇瑞霖投资建设的医用制氧设备生产基地项目刚开工,就积极说服20余家合作伙伴来北海投资兴业;广西惠科累计引进45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包括液晶显示器配件、塑胶制品、光学材料、五金制品等生产型企业,以及人力资源、供应链管理、物流运输等服务型企业……

在广西太阳纸业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对原纸进行质量检查。(资料图)廖思宇 摄

近年来,北海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出了一大批便民利企政策措施,园区实行“管委会+平台公司”“管运分离”模式,提高工作服务效率;推行“集中审批”“并联审批”“拿地即开工”等改革措施,进一步优环节、减时限、降成本,下放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审批,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建筑设计方案审批等8个事项审批权限,推行“园区事园区办”;所有产业园区设立帮办中心,为企业提供项目行政审批事项无偿帮办服务;建立健全项目服务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建立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推动机制,持续开展服务企业攻坚升级行动,着力为在建重大项目解决用能、用地、用林、用海、融资等实际困难;开展“企业家日”活动,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主动为企业问需解难,今年1至9月共开展活动27场,征集205家企业问题或建议382个,办结340个。截至2023年,北海市在广西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连续6年位居第一。

如今,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日益崛起的产业集群优势,让北海产业园区成为投资者竞相奔赴、扎根筑梦的热土,新项目、新企业源源不断汇聚而来。今年1至9月,北海新签约项目65个,计划总投资493.5亿元,其中26个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截至目前,北海产业园区市场经营主体超5000家。

从自主创新到开放创新

园区动能“新”潮澎湃

金秋十月,铁山港石头埠社区北面海域,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广西华电蓝水海洋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大干快上”的生产建设场景让人目不暇接:连片厂房拔地而起,海域建设满弓发力,生产车间焊花四射,龙门吊巍峨耸立之下,一个个巨型吸力筒导管架经过切割、焊接、涂装等一道道紧密衔接的工序逐渐成型,接续“出海”。

“自5月9日试生产以来,产销顺畅,订单纷至沓来,目前已接到国内外订单超5亿元。”广西华电蓝水海洋能源装备制造项目负责人介绍,自2022年9月项目成功签约,到2023年3月项目破土动工,2024年5月试投产,项目从开工到试产用时约一年,项目落地、建设、投产速度不断刷新,项目配置也创下国内之最。

记者了解到,作为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及“双百双新”项目,铁山港区华电海洋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首个入驻项目——华电蓝水海洋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30亿元,税收1.3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大型海洋油气平台和海洋风电装备门类最齐全、年产量最大的生产基地,也是国内最大的单体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届时将极大地提高北海市海工产业的硬实力。

华电蓝水完成首批导管架订单。(资料图)方晓淦 摄

近年来,铁山港区依托深远海风能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大力打造以大型海洋装备、高端风电装备产业为重点的海洋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着力构建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圈。如今,随着华电蓝水海洋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加速推进,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引龙建链”效应作用明显,金风、中车等一批海上风电上下游企业望“风”而来,建成达产后铁山港区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年产值预计为400亿元。

9月11日,北海沙虫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引进的广西海洋研究所沙虫种苗研发繁育基地功不可没。作为广西首个进行海水种苗培育和生产的科研基地、全国唯一一家可规模化人工繁育沙虫种苗的单位,该基地沙虫种苗年生产能力达8000万条以上,有力推动海水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为北海市现代海洋渔业注入“芯”动能。

北海市兴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仪器生产车间。来源:北海市兴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位于北海经开区的北海市兴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是国内微生物快速检测行业领军企业,在药用海洋生物的开发上具有多年的技术沉淀与积累,是国内侵袭性真菌感染快检领域产品的开拓者,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实现全球该领域半自动到全自动的革命性突破,也是多项该领域产品的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

向海图强,“新”潮涌动。科技创新是产业变革的关键抓手,也是园区发展的“核心引擎”。当前,北海市各产业园区立足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聚焦硬科技、把准新需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驱动,因地制宜厚植新质生产力,全力助推产业发展攀“高”逐“新”,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截至目前,北海市现有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58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105家,瞪羚企业7家,拥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超70个,其中自治区级众创空间备案7家、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3家。2023年高技术类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1.3%。

开放合作是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更是镌刻在北海骨子里的基因。近年来,园区积极推进“一对多”和“多对一”园区协作共建,构建跨区域合作园区或联盟。铁山港经开区与江苏连云港经开区、北海经开区与江苏南通经开区、北海经开区与浙江温州经开区、铁山东港产业园与江苏盐城经开区签订合作协议“结对子”。与此同时,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加强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推动北海综保区和北海高新区分别与柬埔寨桔井省经济特区、柬埔寨HI-PARK经济特区等东盟国家重点园区“结对子”。规划建设中国—柬埔寨(北海)产业园,推进“两国双园”建设,截至目前,已新签拟入驻中柬(北海)产业园项目26个,其中,中柬产业园橡胶生产加工项目是首个柬方投资项目。

近年来,北海产业园区坚持国际视野、赓续开放基因,立足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勇当区域协同发展“开路先锋”,不断深化内外联动、交流合作,积极构建“四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生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助推园区成为推进北海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长极。

数据显示,2023年北海外贸进出口总值371.1亿元,同比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值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出口额为158.3亿元,同比增长34.2%。2023年,北海对欧盟共进出口43.5亿元,同比增长91.1%;北海对RCEP其他成员国共进出口110.2亿元,同比增长22.2%。2022年,北海铁山港区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2023年,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北海片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北海协同发展区获批设立。

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北海片区)铁山东港产业园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李君光 摄

观趋势、谋未来。当前,北海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新一轮冲锋号角已吹响,风正劲,时已至。接下来,北海产业园区将持续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坚定不移扛起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重大使命,大刀阔斧深化产业园区体制改革,主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开放生态,勇立潮头敢为先,以创新为翼,开放作桨,奋楫扬帆开启现代化园区发展新征程。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