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 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要闻动态

沿边临港 你想要的投资机遇看这里→

2024-09-05 09:43     来源: 国际商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展开中国地图向西看,神州大地上沿边临港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蓝图正在徐徐绘就。10家国家级经开区、6家边境经济合作区、1家跨境经济合作区——云南和广西的园区经济效应不断突显,在持续发挥互联互通区位优势、有力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亦主动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产业链跨境合作的新增长点。

沿边临港 机遇高频共振

在近日于昆明举行的投资中国·2024沿边临港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暨国家级经开区协同发展对接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明确提出发挥沿海、沿边、沿江和交通干线等优势,优化区域开放功能分工,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商务部将会同云南、广西两省(区),推动两地国家级经开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进一步发挥沿边临港区位优势,加强东西部开放平台合作共建和产业协同发展,有序推进产业转移和承接。

云南、广西沿边临港优势独特,打造开放新高地空间广阔。两省区用好区位优势、深挖资源禀赋,与东中部地区开放平台加强合作,可在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布局、构筑沿边开放新高地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无论是“大美”的云南,还是“壮美”的广西,不仅拥有共赏绿水青山的风景,还拥有共享金山银山的机遇。

云南省省长王予波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推动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云南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协调联动,与通道建设同步推进,推动“澜湄快线”系列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构建“2+3+N”的承接产业链园区格局,系统塑造综合优势,争创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希望与大家共享‘云南机遇’,实现政企同频共振、园区互融共建、市场协力共拓,为维护全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的贡献。”王予波直言,云南期待与企业一道加强在先进装备制造、高原特色农业、现代物流、新能源、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推动更多的生产基地、区域总部、关键链条落户云南,共同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产业集聚“强磁场”。云南有89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其中国家级、省级经开区各有5个。近年来,云南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深化区域产业协作,与上海开展“16+16”的园区共建,开发区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云南希望与各方一起合力推动园区结队、共建、扩面、增效,持续深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信息互通、人才互动、经验互鉴,加快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布局,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共同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

广西沿海临江沿边,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出海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谭丕创介绍,广西不仅实现了海铁联运班列西部地区全覆盖,还建成了通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形成了以自贸试验区、经开区、滨河区、综保区为支撑的开放园区平台体系。去年,广西与山东、浙江已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促成了广西与东部重点园区结队共济,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要求,我们加快‘一区两翼一园一通道’的建设,打造‘4+3+7’矩阵形式的园区布局。广西和云南山水相连,同处我国西南边陲,有着同样的沿边优势,合作的前景非常广阔,广西将学习借鉴云南在开放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与云南一道强化联动、协同发力,继续对内对外开放,共同构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力量。”谭丕创表示,广西正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商务部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高水平共建陆海新通道,以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济运行为抓手,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为重要载体,加快建设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的跨区域、跨境产业链和供应链,更好服务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今年,广西将持续与各经开区、商协会、行业领军企业深入交流、精准对接,达成更多的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壮美广西 平台优势聚集

8月的广西阳光明媚,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一派繁忙景象,一家家从广东转移过来的企业加足马力扩大生产。此时,500多千米外的广西东兴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这里已于2023年5月被正式列入国家级沿边临港产业园,园区规划面积40平方千米,由启动区(东兴口岸二桥片区)、高铁新区、冲榄工业园区、江平工业园区以及东兴边民互市贸易区共四个片区和边民互市贸易区组成。

去年,国家部署推进广西、云南沿边临港地区建设,建立产业梯度有序转移机制,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广西以东兴、凭祥、钦州、北海四个产业园区为重点,纳入南宁、玉林、百色3市相关园区,整合设立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并与柳州、桂林等其他7市园区协同,形成“4+3+7”的产业园区矩阵,成为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

广西壮族自治区园区办副主任覃元臻介绍,南宁片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数字经济;北海地区重点发展光伏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钦州片区重点发展石化化工、海洋装备制造等产业;玉林片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百色片区重点发展铝、家居制造产业;崇左片区则重点发展金属新材料、东盟特色产品加工等产业。此外,柳州、桂林、梧州、贵港、贺州、河池、来宾7市共同打造协同发展区,重点发展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化工等产业。

覃元臻表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不仅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还有人力资源优势。合作区地处中国与东盟国际国内大市场的交汇区、西部陆海新通道门户枢纽区,沿海、沿江、沿边交通便利,口岸众多,物流高效。南宁距河内360千米,公路和铁路12小时可以直达。北部湾港建成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去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0万标箱,集装箱航线实现东盟国家主要港口全覆盖,与香港、新加坡实现联通,正在建设的平陆运河将实现江海联运,西南地区货物可以直达。同时,广西劳动力资源超3000万,高技能人才超180万人,特别是东南亚小语种人才优势突出,东部不少企业将东南亚运营中心落户南宁。

不仅如此,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还有东盟经贸往来便利、开放平台集聚等优势。“东盟已经连续24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连续4年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广西也形成了与东盟合作的南宁渠道,便利企业开展与东盟的贸易合作。”覃元臻介绍,合作区布局了包括广西自贸试验区,中马、中柬“两国双园”,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3个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5个综合保税区,14个国家级经开区在内的众多国家级平台。

覃元臻直言,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对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发展在财税、用地、用工、通关等方面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诚邀各地园区通过委托管理、股权投资、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跨区域合作共建园区,欢迎广大企业利用合作区与东盟毗邻区位优势、RCEP原产地投资优势,到合作区设立区域总部、生产基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深化创新成果转化,打造“东盟原材料或初加工—合作区精深加工—国内大市场”“先进地区研发—合作区加工—东盟组装”等跨区域跨境的产业链供应链。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W020240905350710212314.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