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 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要闻动态

“融联创改”提升沿边临港产业园开放发展活力

2024-09-05 09:40     来源: 广西云-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改革是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钥匙,开放是沿边临港产业园的鲜明标识。沿边临港产业园位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节点门户,承载着做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枢纽的地缘使命,是广西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晴雨表”。深化沿边临港产业园市场化改革,既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部署的终端实践,也是提升广西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之招。

深化“园地”融合,提升跨域跨境产业链共建活力。广西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优势在“跨境”,潜力在“跨域+跨境”产业链。共建跨域跨境产业链,是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简称“一园”)、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简称“两地”)的共同使命与关联纽带。其中,沿边临港产业园是跨境产业链的串链节点,“两地”则是跨境产业链的开放形态与共建指向。深化“一园”与“两地”融合改革,有助于集聚园区、国内大循环、国际外循环与大湾区的先进生产要素,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释放产业跨域协作、跨境链接的活力。为此,沿边临港产业园应以“两地”融合为抓手,聚焦“终端在东盟”和“终端在大湾区”两条平行跨境产业链,引入先进生产力,创新跨境产业链共建模式,形成吸聚高质量发展因子的“强磁场”。具体而言,可锁定两大终端的“链主”企业,从龙头企业“卫星效应”入手,“全链条”双线构筑链接东部与东盟的产业集群“新高地”。各园区应以赛跑赶超的加速度、以跳起摸高的配套标准,深化超常规的便利化改革,全力破解承接两条跨境产业链转移企业的项目支撑、要素保障、产业层级、平台能级、配套体系等瓶颈制约。沿边产业园可围绕终端在东盟的跨境产业链,瞄准入驻和即将入驻越南等东盟国家跨国巨头的一级配套、二级配套供应链企业,如配套越南三星、苹果等国际大厂的蓝思科技、歌尔声学等集团,以“园中园”形式,承接转出大湾区、配套东盟的转移环节,快速形成“东盟—广西—大湾区”的跨境产业链融合节点。临港产业园可围绕终端在大湾区的跨境产业链,瞄准东盟原材料基地,用好国际门户优势,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建设北部湾战略性资源大宗产品交易与国家新型工业化基地、中间品生产制造基地,有序共建合作园区、“经济飞地”,加快形成标志性跨境产业链群。两类产业园都可探索“点对点”跨国园区合作新模式,主动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沿线形成上下游产业协作关系,突显“跨”的优势,提升“融”的能级。

深化“园道”联动,集聚向海产业图强能量。西部陆海新通道(简称“一通道”)纵贯西部南北,是西部内陆地区产业向海的经济动脉。其与沿边临港产业园形成“通道+平台”的组合,为广西向海产业图强提供了陆海统筹、山海协作、边海联动的巨大动能。因而,“一园”与“一通道”是“池”与“渠”的关系,促进“园道”联动改革,有助于壮大广西向海产业的流量与容量,营造开放型经济新生态。一方面,临港产业园可利用新通道+港口+口岸优势,全力打造一批临港产业集群、临边适箱产业集群、内陆涉海产业集群。重点围绕打造世界级化工新材料基地、万亿级国际冷链物流基地、千亿级战略性资源交易基地与动力电池材料基地建设需求,实施跨境流通与关地协作“双领跑”行动。紧抓龙头企业与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链与重点园区建设,围绕企业诉求高度集中的堵点痛点,加快在钦州港、爱店等外贸口岸增加三元锂电池、无水氟化氢、磷酸铁锂等化工新材料作业资质,拓展建设危化品码头、粮油海关堆场与矿产智慧商检,提升向海产贸融合便利度。另一方面,支持“飞地”“园中园”移植长三角、大湾区解决方案,形成“带土培植”产业发展新沃土。紧盯重大向海产业项目集聚与企业体验导向,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实施跨境便利服务提升计划,重点在快运东盟、两国双(多)园、跨境产业配套、跨境数据流动、“一口价”多式联运等方面强化系统集成改革,实现产业资源有效跨境配置,推动构建“东盟—中国—中亚”跨境供应链大通道。临港产业园可借势横向、纵向、端对端集成资源,开展整体性、关联性和协同性等开放压力测试,培育壮大一批百亿元级企业,全力建设国家级动力电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金属新材料、商贸物流等特色产业集群,共同打造中国与东盟你我互融、更具韧性的向海供应链。

深化园区创新引领,提增开放型产业集聚能级。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于通过产业园区改革,加速创新要素、耐心资本向产业链企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群提档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园区竞争力。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应顺应科技变革与产业变革态势,创新科技—产业—资本组合模式,强化招新引优,形成适配园区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新机制。鼓励各园区用好毗邻粤港澳的区位优势,建设大湾区第二研发基地,接续大湾区第一研发基地,培育和集聚一批服务入桂“湾企”成果转化与技术落地的工程师,形成“研发在大湾区、转化在广西”的跨域创新链。临港产业园可发挥大企业集团集聚的优势,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海工装备等领域关键环节关键技术,推出一批科技“尖锋”行动攻关项目,探索矩阵式合作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紧密协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市学习合肥经验,建立专业化基金招商队伍,推动从招商引资向招商投资、招商投创迭代。鼓励沿边产业园设立中越合作招商中心,引聚在国内与越南跨国布局的专业化招商机构,培养懂产业、通政策、精市场、善谈判的职业化招商团队,签约专业招商“猎头”、链接大数据招商平台,引培“隐形冠军”与新生代总部型企业。借鉴深圳做法,创新“以技引企”方式,探索“风投+科技”的“投早投小”模式,做大特色优势产业“专精特新高”中小企业群,促进共享创新、模式创新、业态更新。此外,推广场景招商,优选一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具备行业领先创新技术的产业赛道,按应用场景靶向扶持与精准滴灌,创设应用场景,育成一批专注细分市场、深耕创新能力、支撑迭代升级的后备企业梯队,提升园区产业链水平与产业集群能级。

深化园区“五化”改造,打造开放型经济宜商高地。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化、国际化、智慧化是开放型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标准,也是高品质营商服务的核心元素。园区改革对营商环境优化纲举目张,具有很强的全局性和系统性,而沿边临港产业园的园区类型多、园区间个性差异较大,需要因园而异、分类施策。立足园区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按“一园一策”“一园一方案”,开展特色、错位的“五化”改造,注重提升功能价值、经济价值和品牌价值,建设成本低、服务优、配套全的双循环市场经营主体集聚区,是将沿边临港产业园打造成广西开放型经济高地的基本路径。当前,市场化再造是最为紧迫的园区改革任务。临港产业园可借助“市场+政府”力量整合园区,推动园区扩容提级升档,试行“大宗商品+”机制,建设细分领域旗舰平台企业,开展市场化集中采购竞标、集中商务谈判等,帮助企业降低原材料采购、加工制造、品牌推广等成本,实现全产业链降本增效。聚焦“跨”和“边”进行专业化再造,则是沿边产业园急需的改革。相关园区可基于临边特色与口岸资源,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引入专业力量,建设专业园区、主题园区,培育专业化企业服务业态群,构建政策宣贯、投资咨询、市场开拓、人才培训、法律维权等专业服务链,将沿边产业园打造成中国—东盟和中越跨境专业服务的窗口。各类园区可围绕建设“营商广西·桂在便利”品牌,设立企业服务“专家号”、重大项目落地服务“金牌团队”,启动“营商擂台赛”,推广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打造“免证”园区,实现服务效能领跑。涉海涉边类产业集聚的园区,可依托跨境产业链企业,紧扣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国际经贸规则组合实施,推动制度型开放,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创新“两国双园”扩容升级模式。挖潜毗邻越南优势,搭建“跨境通”专业服务平台,用好用活广西与越南北方四省的联工委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海上东盟城市联工委机制,开通中越跨境供应链服务直通热线,共建跨境服务代办机制,力争实现“东盟事广西办”。有条件的园区应加速智慧化再造,建设智慧园区,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加速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并联标准化、在线智慧化。以经营主体获得感为导向,推广“桂商码”“无感审批”“一网办理”,运用AI大模型对“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多流程进行并联。同时,借鉴苏州做法,推出政策红利智能计算器,在“智桂通”平台设立政策查询、政策匹配、政策申报、12345热线等功能,精准向企业自动推送优惠政策、待享政策,让惠企政策“一键直达”企业,实现即享即兑。

(作者为广西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