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阳光映照,穿透屋面,照亮忙碌有序的汽车生产工厂。半成品汽车穿梭在流水线中,机器人挥舞臂膀,智能高效地一步步完成新车组装——这是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岛式”精益智造智能工厂的日常一幕,更是我市以“人工智能+制造”为核心引擎,推动传统产业加速向“智造”转型、驱动产业变革的生动缩影。

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岛式”精益智造智能工厂。
在东风柳汽智能制造基地,优必选机器人实现应用。不仅如此,在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助力下,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从智能生产运维实时监测到智能管理平台统筹调度,实现互联化、可视化、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协同。

东风柳汽的乘用车生产基地内,机械臂在组装汽车零部件。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记者 李俊 摄)
截至目前,柳州市汽车产量累计达到32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累计突破300万辆。

柳州雒容汽车物流基地内即将发往全国的柳产汽车。
“柳产机器人”造“柳产车”、智能移动储能充电车、无人驾驶汽车从封闭场地测试阶段转入开放道路测试阶段……从关键技术突破到应用场景落地,从单点创新到系统赋能,我市正以“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双轮驱动,绘就从“制造”到“智造”的新图景。

广西汽车集团新能源汽车基地里,机器人在组装车玻璃。
AI让传统产业因“智”蝶变,焕发新生机。柳工新能源工程机械等产品销售量全球领先;柳钢集团“四个百万吨”产品升级工程……这一幕幕创新蝶变的生动注脚,正是柳州近年来持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尤其是对人工智能进行前瞻性布局和有力推进,以“人工智能+制造”推动产业变革,增添飞跃之力。

忙碌的柳钢冷轧车间,行车调运钢卷。

臻驱科技(柳州)有限公司的电驱动系统生产线。

无人驾驶物流汽车。
当前,我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87家,435家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建成75家智能工厂,构建起覆盖六大系列50多种规格的机器人产业链,汽车、钢铁、机械、人工智能等重点行业正迈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
(记者 黄蕊 实习生 覃海蕗)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