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轰鸣,铝水奔流。近日,在百色隆林各族自治县工业园区内,兴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新投产的铝镁合金丝生产线正全速运转,工人们忙着打包成品,准备发往粤港澳大湾区。“政府派来的‘服务员’帮我们解决了用电扩容问题,项目才能这么快投产!”公司负责人郑洲感慨道。
这样的“加速度”,正是隆林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今年1月至9月,该县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84亿元,同比增长22%;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两项指标增速均位居百色市第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干部下沉一线,打通“堵点”“痛点”。“多亏了包联干部帮忙协调,200万元奖补资金及时到位,让我们有底气扩大生产。”在隆林利通线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金朝指着新上的智能化生产线介绍。今年以来,该县建立领导干部包联重点企业机制,县四家班子领导主动下沉,“点对点”了解企业需求,打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聚焦铝产业这一“压舱石”,加强对25家规上铝企业的运行监测。前三季度,该县铝产业实现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27%,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0%,稳稳托起了工业基本盘。
政策精准“滴灌”,提振企业信心。“从申请到资金到账,只用了20天!”回忆起申请自治区技改奖补资金的经历,澳美嘉铝业负责人姜新涛连连称赞。该县持续开展实体经济调研服务,通过政策宣讲会、上门解读等形式,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今年以来,已为辖区10多家工业企业争取各级奖补资金1031.15万元。
项目“开花结果”,培育新增长点。在隆林晨鑫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年产7000吨铝镁合金丝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调试新设备。“预计下个月全面达产,年产值可突破1亿元。”项目负责人左明信心满满。该县建立重点项目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推动5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前三季度,兴华、华旺等5家企业成功“上规入统”,为工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创新驱动转型,锻造核心竞争力。在吉利百矿隆林铝业有限公司中央控制室,大屏幕上实时显示机组运行数据。“我们通过‘多参数平衡’智能系统和机器人自动化,实现了电解槽的AI精准调控。如今,吨铝电耗已低于12700度,能效提升18%,碳排放降低22%,年化降本约700万元。”相关负责人覃忠卫介绍。该县坚持创新驱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目前,亿恒、利通等3家企业已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平班水电站、吉利百矿隆林铝业完成智能化改造升级,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
“我们将继续做好企业服务,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力争全年工业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隆林工信部门负责人表示。行走在隆林的工业园区,处处感受到奋进的脉搏。在这片发展的热土上,工业经济正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稳步迈进。
(莫雅雯)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