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港海关关员对进口豆蔻开展现场查验。 董子越 摄
7月29日,50.1吨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豆蔻、肉豆蔻经南宁海关所属钦州港海关现场查验无异常后,迅速装车发往玉林福达国际香料物流港。
广西玉林作为著名的“南方药都”“南国香都”,香料产业底蕴深厚;而地处西部陆海新通道出海枢纽的钦州港口岸,则是广西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近年来,随着口岸集疏运体系持续完善,与玉林香料产业跨区域融合日益紧密,进口豆蔻、肉豆蔻、丁香,出口八角茴香、肉桂、胡椒等香料量值实现双增长。一条“东盟进口—玉林集散加工—全球销售”的成熟产业链正加速形成,钦州港已成为广西香料阔步“出海”的重要通道。
“得益于钦州港口岸日益完善的物流体系与便捷通关环境,为我们‘买东盟、卖全球’的香料生意架起了联通东盟、走向世界的‘高速路’。”玉林福达国际香料贸易有限公司报关经理唐宇说。
为精准服务食用“药食同源”商品进出口,南宁海关联合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自贸试验区直属海关大胆开展“进口食用‘药食同源’商品通关新模式”监管制度创新,有力支持地方产业升级发展,该模式于今年5月获得海关总署备案认可,成为该关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重要部署的有力措施。广西自贸试验区内企业进口符合规定的食用“药食同源”商品,无需再办理《进口药品通关单》,货物抵港后即可直接向海关申报。改革后,整体通关时间较之前压缩约50%,平均每个集装箱可为企业节省物流成本1000元至2000元,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为广西香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经钦州港口岸进出口的食用“药食同源”商品4.2万吨,货值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2.6%和190.2%。广西香料产业从钦州港进口、在玉林精深加工、再经钦州港“卖全球”的模式日益畅通,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正成为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记者 赖昕 通讯员 董子越)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