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初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工程师使用脉冲式热压机焊接产品。(叶子榕 摄)
▲广西巨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械手臂全速运转,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叶子榕 摄)
绿城东风浩荡,重大项目建设如破土新竹节节攀高。
随着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条”不断刷新,南宁市工业投资总量连续四年稳居全区榜首,城市跃动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投资持续加码的背后,是南宁市向“高”攀登、向“新”而行的生动注脚——从新质生产力的加倍培育到产业结构的迭代升级,从传统动能焕新到未来赛道布局,这座城市正踏着转型升级的前进鼓点,勇立时代潮头。
如今,南宁现代产业集群崛起,为企业厚培了发展的沃土;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大批优秀企业家扎根广西首府南宁,以创新理念和开拓精神为城市持续注入发展动能,共同构建更具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创新者的智慧与开拓者的胆识在这片热土上相映成辉,千年邕城,正以澎湃的创新动能和强劲的开放势能,全景展现中国与东盟经贸人文深度融通的“南宁样板”。
何以选择投资南宁——
这里机遇多、赛道宽,“目及之处尽是发展热土”
电池被喻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而电池托盘对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南宁高新区的广西巨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石新能源)。生产车间里,机械手臂全速运转,工人们争分夺秒生产电池托盘;企业展厅内,新能源汽车电池产品整齐排列,夺人眼球。
2023年落地南宁的巨石新能源,主营业务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生产,业务遍及全国。当被问及“为何选择投资南宁”,巨石新能源财务会计报告高级经理陈勇回答:“近年来,南宁倾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新能源产业发展氛围浓厚,目及之处尽是发展热土。”
企业在南宁深耕制造业,是“十年磨一剑”的企业精神和战略眼光使然,更与南宁始终锚定“工业强市”的战略密不可分。
2022年,比亚迪在南宁先后落地多个项目,南宁成为比亚迪全球重要的电池生产基地。为让“一块电池”“链”起更大的“朋友圈”,近年来,南宁依托比亚迪、多氟多等电池产业链“链主”企业开展“链式招商”,推动新能源产业垂直整合发展。2024年,新能源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最大动力,电池累计投产产能超85GWh,全年产值超360亿元、增长65.5%。
新能源产业建链建群“攀高成长”,也引领电池周边产品企业一路高歌猛进。“自落户南宁以来,产销量逐年上升。今年一季度订单接近饱和状态,订单和产量均比去年同期增长300%以上。”陈勇说。
2023年,巨石新能源总部迁至南宁后,在南宁市政府的支持及南宁产投集团的赋能下,建设了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铝精深加工基地,并在原有铝制产品的基础上,推出了新一代钢辊压产品。“311动力电池箱体是我们落地南宁后,自主研发的新能源电池钢箱体。2024年推出市场以来,这款‘南宁造’电池箱体产品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配套市场表现抢眼,目前已售超17万台套,市场上供不应求。”巨石新能源行政经理林培华表示。
2025年,南宁加紧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积极拓展“人工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智能检测、运维服务等环节的创新应用,这与企业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我们正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制造’,目前液冷板生产车间已经基本实现全人工智能化生产,其余生产线人工智能化程度已达50%。下一步,我们将提升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造数字化水平,推动全生产线智能化。”林培华介绍,随着南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让企业看到了投资南宁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节约生产成本,有助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何以创新扎根南宁——
这里动能强、生态优,“城市敢为企业敢拼”
在南宁初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宁初芯)的实验室里,一片指甲盖大小的光芯片正在接受测试。“我们专注于显示面板驱动芯片的研发,产品主要应用在液晶电视、MiniLED电视、电脑显示器、手机屏幕等领域。同时我们正逐步向车载显示、智能家居等中小尺寸应用场景延伸。”南宁初芯研发负责人万波告诉记者。
南宁初芯是集成电路研发设计类公司,属于半导体产业链的最上游。南宁初芯在南宁产投集团投资引进下,于2023年10月将总部整体搬迁至南宁。目前南宁初芯已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电南宁研究院开展产学研合作并设立产教融合基地。
企业坚定投资南宁,早有伏笔。
在推动产业大发展的同时,南宁市积极利用国资撬动社会资本,布局新质生产力。其中,南宁产投集团通过加强合作,联动长三角、粤港深等产业资源及社会资本,重点推进120亿元规模的南宁国瑞新发展产业基金、新微半导体基金等基金设立,不断完善南宁产业投资基金体系。产业在基金“活水”的灌溉下,实现快速发展与转型升级,南宁逐渐成为企业和投资机构不可忽视的投资地。
“南宁初芯拥有强大的研发和产品落地能力。当时要签约时,除了基金投资、供应链支持,南宁产投集团还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帮助我们解决包括办公场所、员工安置等问题,加上南宁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团队更加坚定地选择落户南宁。”南宁初芯董事长廖炳隆对投资南宁给出“高赞”评价。他表示,南宁初芯落地南宁以后,2024 年 营收较 2023 年增 长20%。南宁初芯作为“链主”企业,目前正与多家模组厂洽谈在南宁落地,帮助南宁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共同在南宁发展。
城市敢为,企业敢拼。得益于南宁加大“以投带引”对产业的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对做大做强充满信心。半导体产业相关企业也将“根”深深扎进这片发展沃土。
当前南宁初芯在南宁产投集团大力赋能支持下,与下游封测厂商广西华芯振邦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模组厂南宁一芯显示电子有限公司形成产业协同,大幅降低交通运输、时间等成本,为企业持续壮大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何以开放赋能南宁——
这里视野阔、集群兴,“城市助力企业加速‘抢滩’”
无论是巨石新能源还是南宁初芯,南宁持续对广大企业和企业家散发“超强磁力”。
今日之南宁,产业蓬勃发展。今年以来,南宁工业“压舱石”“稳定器”作用持续凸显。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增速高于全国7.8个百分点、高于全区5.8个百分点,居全区首位;工业占GDP比重较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1.9个百分点,占比和拉动力创近7年新高,工业 对 GDP 增长 贡献率 达35.9%。同时,南宁还积极搭建“以投带引”平台,打造产业投资基金丛林……千万企业汇邕城,注定是一场相互吸引、相互成就的“双向奔赴”。
“2025年,南宁将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重点从实施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重点项目攻坚突破行动三方面发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做好强产业文章。”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吴保民表示,南宁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城市助力企业加速“抢滩”。
实施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南宁市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力争新能源电池产业电池投产产能突破100GWh;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半导体、网络通信设备、人工智能终端、新型显示等产业链;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加快产品创新和迭代升级。南宁市加速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铝精深加工产业重点围绕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配套延伸产业链价值链;造纸产业加快一批上下游纸制品配套产业项目集聚;食品产业围绕老友粉、水牛乳、茉莉花(茶)、制糖等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食品产业体系。
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南宁市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积极拓展“人工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智能检测、运维服务等环节的创新应用;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硬件产品,支持和引导制造业企业为各行业应用提供人工智能终端产品。
实施重点项目攻坚突破行动。南宁市着力招大引强,力争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超160个;提速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推动和泰新材料、弗迪扩能、宁福二期、太阳纸业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爱森等项目开工建设;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力争新增“千企技改”项目200个、“双百双新”项目10个。
风劲潮涌启新程。在新时代产业升级的壮阔图景中,南宁正以笃行不怠的奋斗姿态攀登时代高峰。向“新”而行,聚力逐“质”,这座城市正以闯关夺隘之势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踏浪前行。
(记者 余秋兰 叶子榕 李鸿铭 陆锡梅)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