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是幸福的源泉。
近年来,广西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西,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不断筑牢维护祖国南疆安全的铜墙铁壁,共建共享边疆稳定平安家园。
平安广西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自行车车尾安装醒目的红色藤编便民箱,悦耳的自行车铃铛声回荡在村屯巷道……“每当看到这些自行车,听到这个铃声,我都觉得很安心。”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镇兴村70岁的壮族老人韦月珠说。
这些自行车是当地红藤义警队的标志。红藤义警队是由地苏派出所发动民警、辅警、义警组成的群防群治队伍,24小时为各族群众提供便利服务。在河池,像红藤义警队这样的队伍已经成了警为民、民拥警的有效载体。依靠群防群治力量,更好地解决各族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案件不小办。广西公安机关围绕增进民生福祉,紧盯频发、高发、群众深恶痛绝的民生类侵财案件,创新建立自治区公安厅,市、县(区)公安局,派出所四级公安机关警情日研判机制,在全区凝聚起打击违法犯罪的合力。自2023年6月以来,全区盗抢类侵财案件下降30%以上,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2023年人民群众安全感提高到98.54%,保持历史高位。
全区上下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一体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广西、法治广西建设——
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系列文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横向构建共治同心圆,纵向打造善治指挥链。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及持续推进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毒品犯罪的严打整治和命案预防治理等专项工作,2023年全区共打掉涉黑恶组织117个,立电诈案件数、破案数同比分别上升32.2%和114.6%。广西对涉养老诈骗犯罪实行全链条、全周期打击整治,筑牢反诈网,全力守护群众钱袋子。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南宁、防城港、钦州、百色、崇左等5个设区市通过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批试点验收,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等3地经验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全区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全力消除公共安全隐患,严厉打击违法犯罪,集中整治行业乱象,精心守护群众平安——
公安、教育等部门深入开展校园安全集中整治行动,建立风险研判、工作调度、联合行动、信息共享、舆情联控机制,加快构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联防联控格局,全力保护校园和学生安全;自治区党委依法治区办牵头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根除大批顽瘴痼疾、建立一批新制度机制,该领域执法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改革、工信、自然资源等部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公安、住建、应急管理、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部门联动,全力排查整治各类隐患。
一项项整治行动、一个个专项活动,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广西的务实举措,让全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民族团结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基层治理创新是平安建设的活力之源。
南宁市兴宁区望仙坡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社区,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我们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原则,营造民族团结促和谐稳定氛围,将民族事务依法治理纳入社区网格精细化管理,开展多元化服务,引导各族居民融入社区生活。”望仙坡社区党委书记赵刘芬介绍,该社区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采取“1名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工作法,利用每月法律服务工作日、法律顾问服务微信群,管理公共事务、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我们定期收集各族群众诉求逐一分析研判,找准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逐项解决落实,做到小事马上办、大事重点办、难事协商办,打开了为民服务的新通道。”桂林市七星区少数民族服务中心负责人马世文说。
该服务中心推举7名热心公益的少数民族群众担任市内各城区的公益网格长,与社区干部密切配合,建立了共听民意、共访民情、共商民事、共解民忧的联合管理模式。此外,服务中心还成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小组,派驻公益律师提供免费咨询,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广西积极探索民族团结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既夯实了共治共建共享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又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幸福感。
走进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仫佬家园搬迁小区管委会,干群连心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综治中心等功能室一应俱全。距小区管委会不远处,还有社区社戒社康服务中心、社区警务室、社区图书室、社区活动室等。
居委会副主任韦新佐介绍,仫佬家园以党建引领,依托干群连心室平台,在社区管理上探索出以“党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的管理模式,通过党群共建,让群众参与到社区管理中,实现了从管理到治理、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安置点群众生产生活有序,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在基层。
柳州市建设法院+社会各界矛盾纠纷多元解决体系,多元解纷联动效应已覆盖医患纠纷、劳动争议和新就业形态等领域,矛盾调解成功率超99%;北海市涠洲岛创新推出“管、快、创”化解海岛旅游纠纷工作法,全力化解涉旅纠纷,该工作法入选全国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典型案例。
坚持将法治文化建设与民族团结、传统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深度融合,以法治之光照亮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近年来,结合广西三月三等传统节庆活动,全区各地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将宪法、民法典、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等内容改编成山歌传唱,使普法更接地气、更有人气;全区组织力量创作编写200余首法治山歌,探索山歌调解模式,将中华传统优秀法律文化运用到普法宣传和矛盾纠纷化解中。
贺州市八步区在32个少数民族群众聚居村设立民族法治事务调解室,依托乡村“法律明白人”等高效化解各民族聚居区矛盾纠纷。金秀瑶族自治县政法机关活用新石牌律,组建瑶老同调解队、创建无讼瑶寨民族团结示范点、开设双语法庭和车载法庭等,打通法治服务、法治宣传最后一公里。
“五位一体”凝聚合力强边固防
农明义是靖西市的一名壮族护边员。他巡边的区域位于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区域没有修建巡逻路,每次巡边,我和组员都要翻山越岭,徒步近9个小时。”农明义说。
靖西市边境线152.5公里,为了加强边境地区的管控工作,该市持续建强党委把方向、政府总协调、军队当骨干、警方抓治理、民众为基础的边境管控体系,健全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选派市直单位党员干部与驻地部队、移民管理警察、村两委干部、护边员等,形成近2000人的队伍,开展边境管控分段包保工作,确保群众安居乐业、边境安全稳定。
治国必治边。
广西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深化平安边境模范系列创建活动,坚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筑牢维护祖国南疆安全的铜墙铁壁。今年2月,防城港市东兴镇、崇左市爱店镇、百色市吞盘乡获评全国首批平安边境模范乡镇。
近日,崇左边境管理支队爱店边境派出所指挥室巡查员报告,发现4名外籍人员正在边境护栏外方一侧徘徊,极有可能乘机翻越护栏偷渡入境。派出所值班领导立即通知边境巡控队前往处置。3分钟后,民警在辖区边境线某地段附近将4名非法入境外籍人员当场控制。
爱店边境派出所管辖4个边境行政村(社区)共20个自然屯。为有效防范涉边违法犯罪活动,近年来,该所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持续加大对边境一线物防和技防的建设力度,组建护边员和村屯联防联控队伍,探索构建边境特色“1+N”多元联合调解模式,不断筑牢辖区边境线安全屏障。
守土尽责,千里边疆别样红。
大新县扎实推进“边疆木棉红”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构筑村村是堡垒、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处处有防范的多层次全方位边境管控体系,成立由党政军警民组成的守边固边先锋队,不定期开展责任区巡边工作任务。
防城港东兴市东兴镇坚持党委政府统筹、军警部门协作联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镇党委书记统筹辖区强边固防、军警力量联合巡逻固边、边境村民参与守边护边的新格局;以“北仑河畔党旗红”党建品牌为依托,推出“党建+社区警务+网格化+群防群治+大数据”新型治理模式。
如今,广西在8个边境县(市)的抵边自然屯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全覆盖,持续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边境微治理组织体系,不断提高边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千里边疆呈现出一派安稳和谐、欣欣向荣的景象。
专家访谈
建设边疆稳定平安家园 守好祖国南大门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科研部主任、教授 何文钜
共建共享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就是要推动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思考谋划广西工作,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守好祖国南大门。
边疆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同时是革命老区、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同国家安全紧密相关。共建共享边疆稳定平安家园,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安全意识,完善民族政策法规和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巩固发展广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大好局面,维护国家统一,筑牢南疆国门安全屏障。
作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重点工作和重要抓手,共建共享边疆稳定平安家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保障”。一是通过模范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健全各族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排查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等,提供制度保障。二是通过科学立法,稳慎调整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供政策法规保障。三是通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西,提供安全保障。
建设边疆稳定平安家园,我认为广西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要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把确保政治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及时化解各种风险隐患,防范“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要持续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模范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好有关政策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和国家法律法规实施,依法保障各族人民享受平等权利、履行平等义务。
三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深化平安创建活动,提升管边控边能力,防范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四是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和拥军拥政、守边护边的光荣传统,积极引导各族人民自觉增强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豪感,为共建共享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凝聚广泛力量。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平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是幸福的源泉。
近年来,广西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西,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不断筑牢维护祖国南疆安全的铜墙铁壁,共建共享边疆稳定平安家园。
平安广西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自行车车尾安装醒目的红色藤编便民箱,悦耳的自行车铃铛声回荡在村屯巷道……“每当看到这些自行车,听到这个铃声,我都觉得很安心。”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镇兴村70岁的壮族老人韦月珠说。
这些自行车是当地红藤义警队的标志。红藤义警队是由地苏派出所发动民警、辅警、义警组成的群防群治队伍,24小时为各族群众提供便利服务。在河池,像红藤义警队这样的队伍已经成了警为民、民拥警的有效载体。依靠群防群治力量,更好地解决各族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案件不小办。广西公安机关围绕增进民生福祉,紧盯频发、高发、群众深恶痛绝的民生类侵财案件,创新建立自治区公安厅,市、县(区)公安局,派出所四级公安机关警情日研判机制,在全区凝聚起打击违法犯罪的合力。自2023年6月以来,全区盗抢类侵财案件下降30%以上,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2023年人民群众安全感提高到98.54%,保持历史高位。
全区上下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一体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广西、法治广西建设——
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系列文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横向构建共治同心圆,纵向打造善治指挥链。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及持续推进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毒品犯罪的严打整治和命案预防治理等专项工作,2023年全区共打掉涉黑恶组织117个,立电诈案件数、破案数同比分别上升32.2%和114.6%。广西对涉养老诈骗犯罪实行全链条、全周期打击整治,筑牢反诈网,全力守护群众钱袋子。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南宁、防城港、钦州、百色、崇左等5个设区市通过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批试点验收,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等3地经验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全区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全力消除公共安全隐患,严厉打击违法犯罪,集中整治行业乱象,精心守护群众平安——
公安、教育等部门深入开展校园安全集中整治行动,建立风险研判、工作调度、联合行动、信息共享、舆情联控机制,加快构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联防联控格局,全力保护校园和学生安全;自治区党委依法治区办牵头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根除大批顽瘴痼疾、建立一批新制度机制,该领域执法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改革、工信、自然资源等部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公安、住建、应急管理、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部门联动,全力排查整治各类隐患。
一项项整治行动、一个个专项活动,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广西的务实举措,让全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民族团结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基层治理创新是平安建设的活力之源。
南宁市兴宁区望仙坡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社区,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我们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原则,营造民族团结促和谐稳定氛围,将民族事务依法治理纳入社区网格精细化管理,开展多元化服务,引导各族居民融入社区生活。”望仙坡社区党委书记赵刘芬介绍,该社区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采取“1名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工作法,利用每月法律服务工作日、法律顾问服务微信群,管理公共事务、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我们定期收集各族群众诉求逐一分析研判,找准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逐项解决落实,做到小事马上办、大事重点办、难事协商办,打开了为民服务的新通道。”桂林市七星区少数民族服务中心负责人马世文说。
该服务中心推举7名热心公益的少数民族群众担任市内各城区的公益网格长,与社区干部密切配合,建立了共听民意、共访民情、共商民事、共解民忧的联合管理模式。此外,服务中心还成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小组,派驻公益律师提供免费咨询,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广西积极探索民族团结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既夯实了共治共建共享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又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幸福感。
走进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仫佬家园搬迁小区管委会,干群连心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综治中心等功能室一应俱全。距小区管委会不远处,还有社区社戒社康服务中心、社区警务室、社区图书室、社区活动室等。
居委会副主任韦新佐介绍,仫佬家园以党建引领,依托干群连心室平台,在社区管理上探索出以“党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的管理模式,通过党群共建,让群众参与到社区管理中,实现了从管理到治理、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安置点群众生产生活有序,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在基层。
柳州市建设法院+社会各界矛盾纠纷多元解决体系,多元解纷联动效应已覆盖医患纠纷、劳动争议和新就业形态等领域,矛盾调解成功率超99%;北海市涠洲岛创新推出“管、快、创”化解海岛旅游纠纷工作法,全力化解涉旅纠纷,该工作法入选全国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典型案例。
坚持将法治文化建设与民族团结、传统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深度融合,以法治之光照亮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近年来,结合广西三月三等传统节庆活动,全区各地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将宪法、民法典、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等内容改编成山歌传唱,使普法更接地气、更有人气;全区组织力量创作编写200余首法治山歌,探索山歌调解模式,将中华传统优秀法律文化运用到普法宣传和矛盾纠纷化解中。
贺州市八步区在32个少数民族群众聚居村设立民族法治事务调解室,依托乡村“法律明白人”等高效化解各民族聚居区矛盾纠纷。金秀瑶族自治县政法机关活用新石牌律,组建瑶老同调解队、创建无讼瑶寨民族团结示范点、开设双语法庭和车载法庭等,打通法治服务、法治宣传最后一公里。
“五位一体”凝聚合力强边固防
农明义是靖西市的一名壮族护边员。他巡边的区域位于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区域没有修建巡逻路,每次巡边,我和组员都要翻山越岭,徒步近9个小时。”农明义说。
靖西市边境线152.5公里,为了加强边境地区的管控工作,该市持续建强党委把方向、政府总协调、军队当骨干、警方抓治理、民众为基础的边境管控体系,健全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选派市直单位党员干部与驻地部队、移民管理警察、村两委干部、护边员等,形成近2000人的队伍,开展边境管控分段包保工作,确保群众安居乐业、边境安全稳定。
治国必治边。
广西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深化平安边境模范系列创建活动,坚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筑牢维护祖国南疆安全的铜墙铁壁。今年2月,防城港市东兴镇、崇左市爱店镇、百色市吞盘乡获评全国首批平安边境模范乡镇。
近日,崇左边境管理支队爱店边境派出所指挥室巡查员报告,发现4名外籍人员正在边境护栏外方一侧徘徊,极有可能乘机翻越护栏偷渡入境。派出所值班领导立即通知边境巡控队前往处置。3分钟后,民警在辖区边境线某地段附近将4名非法入境外籍人员当场控制。
爱店边境派出所管辖4个边境行政村(社区)共20个自然屯。为有效防范涉边违法犯罪活动,近年来,该所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持续加大对边境一线物防和技防的建设力度,组建护边员和村屯联防联控队伍,探索构建边境特色“1+N”多元联合调解模式,不断筑牢辖区边境线安全屏障。
守土尽责,千里边疆别样红。
大新县扎实推进“边疆木棉红”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构筑村村是堡垒、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处处有防范的多层次全方位边境管控体系,成立由党政军警民组成的守边固边先锋队,不定期开展责任区巡边工作任务。
防城港东兴市东兴镇坚持党委政府统筹、军警部门协作联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镇党委书记统筹辖区强边固防、军警力量联合巡逻固边、边境村民参与守边护边的新格局;以“北仑河畔党旗红”党建品牌为依托,推出“党建+社区警务+网格化+群防群治+大数据”新型治理模式。
如今,广西在8个边境县(市)的抵边自然屯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全覆盖,持续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边境微治理组织体系,不断提高边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千里边疆呈现出一派安稳和谐、欣欣向荣的景象。
专家访谈
建设边疆稳定平安家园 守好祖国南大门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科研部主任、教授 何文钜
共建共享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就是要推动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思考谋划广西工作,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守好祖国南大门。
边疆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同时是革命老区、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同国家安全紧密相关。共建共享边疆稳定平安家园,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安全意识,完善民族政策法规和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巩固发展广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大好局面,维护国家统一,筑牢南疆国门安全屏障。
作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重点工作和重要抓手,共建共享边疆稳定平安家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保障”。一是通过模范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健全各族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排查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等,提供制度保障。二是通过科学立法,稳慎调整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供政策法规保障。三是通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西,提供安全保障。
建设边疆稳定平安家园,我认为广西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要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把确保政治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及时化解各种风险隐患,防范“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要持续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模范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好有关政策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和国家法律法规实施,依法保障各族人民享受平等权利、履行平等义务。
三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深化平安创建活动,提升管边控边能力,防范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四是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和拥军拥政、守边护边的光荣传统,积极引导各族人民自觉增强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豪感,为共建共享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凝聚广泛力量。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